大寒养生:由“冬藏”转“春生”
大寒养生:由冬藏转春生
大寒,公历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为大寒,也是一年里最后一个节气。俗话说:小寒大寒,冷成一团。此时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,风大,低温,地面积雪不融,呈现出冰天雪地的严寒景色。
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:一候鸡乳;二候征鸟厉疾;三候水泽腹坚。此外,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,二候兰花,三候山矾(生于江南一带),亦可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。
按风俗,每到大寒节气,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,准备年货,欢欢喜喜过新年。
过了大寒,又是一年,大寒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,也是冬天结束、春季到来的转折点。大寒是一个由冬藏转春生的过渡期,养生方式也应随之变化。
如何在这一年的转折之机,达到养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呢?一定要牢记四要点。
睡宜早养精蓄锐藏阳气
大寒时节,天气寒冷,动植物多处于冬眠状态来养精蓄锐,为来年的生长做准备。为了顺应冬藏,人们在起居上也应注意早睡晚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以利阳气的潜藏。
正如《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》所说,冬三月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
冬天不妨偷点懒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反之,则容易耗损阴精,伤及肾脏,甚至有折损寿命之虞。
动宜慢微汗即可
冬藏时节,万物蛰伏,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,做事慢半拍,以免扰动阳气。
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,微微出汗就好。所谓小寒慢跑跳踢毽,畅达乐观防肾寒,建议大家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,比如慢跑、踢毽子、打拳、散步等,起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,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,导致阳气外泄。
此外,运动尽量选择在白天、阳光充足时进行,并应做好准备活动,防止运动损伤。
心宜平节制喜怒晒太阳
冬季白天短而夜间长,寒冷的天气、呼啸的北风、频发的雾霾,常会让人们的心情受到影响,引发失落、沮丧等情绪,甚至患上抑郁症。
因此,此节气中要注意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,节制喜怒,多听音乐,参加娱乐活动,积极乐观地面对寒冷的天气变化。还要多晒太阳,接受光合作用,静心等待寒冷过后的春色。
头宜暖胸背足忌寒凉
大寒节气,易使人体气血流行不畅,血脉筋脉拘急,所以冬季是脑血栓、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关节痛、感冒等疾病的多发季节,保暖也就变得异常重要。
中医认为,头是各条阳经会聚之处,心为阳脏贯通胸背,寒易从脚而生,因此,头部、胸背部、足部是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,年老阳气弱者更应注意。
出门应戴好帽子,避免湿发出门,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,选择舒适保暖性能好的鞋子,并经常用热水泡脚。
TAG标签:
怎样预防白癜风宝宝为什么会患上川崎病
什么措施可预防儿童期精神症
血疸是什么